新葡萄√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

正在阅读:

两会焦点|原居安养有五边,消弭鸿沟靠数治 “大城养老”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

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

两会焦点|原居安养有五边,消弭鸿沟靠数治 “大城养老”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

上海,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是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,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。

上海,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是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,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。

截至2022年底,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553万,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达25%。预计2030年至2035年间,上海老年人口将增长至峰值,80岁以上高龄人口持续增长。

图说:五里桥第一日间照护中心内,附近的老年居民来到这里用午餐(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)

数字时代,在申城“9073”的养老格局中,应对深度老龄化,“大城养老”如何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?

原居安养 探索“五边形”

老了,去哪里?原居安养,是多数人的心愿。

事实上,上海已形成“9073”养老格局——3%的老人机构养老,7%的困难老人在社区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,90%的非困难老人居家养老;换言之,97%的老人要在社区“原居安养”。

面对现实,申城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,打造原居安养幸福圈。这个幸福圈,长啥样?“五边形”——床边、桌边、身边、周边,手边,让体面养老有保障!

在床边,如何照护?试试“家床”。

图说: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,全程99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正在用巡诊机到每个房间,了解查看并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登记每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。

2022年,申城完成持续三十年的成片旧改。搬了家,人户分离,养老服务还能继续吗?能,因为有家床照护。

黄浦区率先推出“家床照护”,以优质养老机构为支撑,排摸老人个性化养老需求,设计专属上门照护方案,采用双方议价、签约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,老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。迄今,“家床照护”覆盖黄浦区10个街道,累计签约家庭1642户,服务量与稳定性名列前茅,为全市推广“家床”提供借鉴。

在桌边,如何助餐?试试老字号吧!

目前,申城有社区长者食堂300多家、 老年助餐点1300多个,覆盖城乡、类型多样、总体可及。

去年,申城老年助餐的一大创新是——“老字号长者助餐联盟”成立,丰裕、大富贵、沧浪亭、老人和……满足老人个性化、多样化的用餐需求。

图说:鲁班路的大富贵作为五里桥街道社区长者食堂,为老人们提供优惠餐食。

目前,新世界集团、淮海集团、豫园集团旗下17个品牌34家门店加盟老字号长者餐厅,日均服务2700客,8.5万名老人受益。五里桥街道先行试点的5家老字号长者餐厅已全部运营,日均提供老年餐堂食逾800客。其中,丰裕餐饮店率先试点近一年,门店适老化改造,很用心。门店里,爱心小餐桌,桌子四边,各有一个把手,握住把手,老人起身不费力。把手边上的月牙拐杖嵌进去,稳稳靠住,够安全。此外,老人们也可以选择光明邨统一配餐到家,12元和20元两种标准套餐,随意选。老人家们评价老字号助餐,一个字——嗲!

在身边,如何帮扶?适老化改造用起来。

居家无障碍,截至2022年,申城已累计为1.3万多户家庭提供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,2023年完成改造7715户,“分阶段”有序推进,“分梯度”实行补贴,“分类别”满足需求。同时,既有公共建筑、公园场地和街道空间,试点整体性适老化改造,都在推进中。

在周边,如何布点?均衡充实可共享。

目前,申城着力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,场地不大,专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“微服务”——无论是“微助餐”“微日托”,还是“微健康”“微社交”……出家门,走走就到,很便捷。

离家不远,就是隔壁街道的老年日间活动中心,“活力老人”能不能天天来这里读书看报呢?可以!原居安养,布点共享,服务设施布局要均衡充实,点位服务集成性、功能综合性,都在提升。

在手边,如何响应?数字赋能。

一位老人,日子过得怎么样?看看“画像”,就知道了。以老年人信息库为基础,精准获取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情况、生活状况、健康状况、享受政策等情况,形成老人“画像”数据池,细分服务群体,精准匹配政策,也让“手边响应”更迅捷。

2017年,“居家乐”一键通服务开启,为“人在户在”的老人提供紧急呼叫、主动关爱、健康管理、政策咨询服务。2022年,申城为老服务“一键通” 已实现高龄独居老人全覆盖。

在申城,聚焦多元需求,盘活各类资源,因地制宜均衡社区养老服务布局,让“原居安养”成为体面养老新模式,目标是——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享!

相关链接——

◆推广要老金融知识 引导长期参与

“五边形”是申城家门口“原居安养”的新探索,要在全国推广,实现幸福养老,少不了未雨绸缪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说,预计2050年,我国将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,90后届时也将步入花甲,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5亿,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8.8%。

2023年,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,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.8%;但目前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%,人均缴存金额远远低于12000元的缴存上限。同时,投资人数仅占缴存人数的62%,实际投资人数仅为682万。开户热投资冷、缴存意愿不高,是个问题。

如何促进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?推广养老金融知识,加大税收激励,引导长期参与,都很必要。同时,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,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和灵活度。比如,增加个人养老金提前取出的条件,以备不时之需。具体而言,可以考虑将本人及直系亲属重大疾病、伤残等特殊情况列为法定全额领取的条件;探索将子女教育、赡养老人、偿还债务等情形纳入部分领取范围,平衡制度的刚性与灵活性,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。

智慧养老 数字治理消除鸿沟

问问身边的老人们,有没有在线支付受阻,打车招手不停,电信诈骗受损……面对“数字”,老人家们难免茫然。

移动互联时代,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数字便利,而不是遭遇数字鸿沟?“智慧养老”,就是人民城市数字治理带来的养老服务新形态。

在上海,大城之中的“智慧养老”,已经并将呈现怎样的“智慧模样”?

首先,数字赋能,让生活更美好,美好的前提,是自由、无障碍、非歧视。所以,大城之中“智慧养老”,第一要务,就是消除数字鸿沟,推动老年人信息无障碍 。

这件事,上海做得怎么样?市人大常委会《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》执法检查显示,2021年申城首次将 “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”纳入实事项目,市民政局、市大数 据中心开展一系列智能手机学习培训和帮办服务,提升老年人数字化技能水平。截至当年,全市 4600 多个服务点 、8000多名志愿者服务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。与此同时,乐龄申城 G 生活、数字伙伴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,引导老年人融入“智慧社会”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大城之中“智慧养老”带来的“自由”,对于消除了“数字鸿沟”的老人而言,可以是,会拿出智能手机扫扫二维码,畅通无阻;也可以是,不用智能手机,拿出身份证扫一扫,一样畅通无阻。这样的“自由选择”,在申城,已是老年生活的常态。

总归,数字赋能为老服务,两大核心关键:一个是,要帮助老人们共享数字便利;另一个是,要允许老人家们不用“数字”,不仅保留传统服务方式,更要不断完善传统服务方式。

其次,数字赋能,让生活更美好,大城之中“智慧养老”,就是让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匹配更精准。于是,上海引入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,积极探索,鼓励基层社区、养老机构、社会组织打造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场景,重塑数字化养老服务流程。

目前,效果怎么样?在老龄化程度位列前三的虹口区、静安区、黄浦区,看看“智慧养老”应用场景展示,不难见微知著。

其中,“一键叫车”,解决出行难,满足高龄、独居老人日常出行、紧急叫车、康复出院用车、特殊用车需求;“智慧助餐”,为助餐场所提供更加精准、快速、便捷的智能结算,降低网络支付门槛,便利老人就餐体验,老年人即便没有手机、不会线上扫码支付,仍能顺利就餐;“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”,戴上智能手环定位,即便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出了门,忘记了回家的路,依然不会走失;“老年人用水用电智能监测”,独居老人家中安装门磁、水、煤气智能监测设备,老人居家安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就会发出预警,通过完整的闭环解决方案,实现老人居家安全监测;“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”,凭借体征监测智能设备,老人的床位具备了“类机构式”照护功能,由专业服务团队及时响应服务请求,上门开展专业照护服务……

可以说,“智慧养老”应用场景,覆盖了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安全防护、照护服务、健康防护、情感关爱,无不以数字赋能精准服务,让高品质养老成为可能。来自上海市民政局的一组数据显示,2025年底,上海将建成100个智慧养老院、1000个数字化社区养老服务场所,培育一批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 、社区和品牌 ;同时,努力消除老年人生活“数字鸿沟 ”。

一个目标是——数字时代,大城养老,志在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,让“智慧养老”赋予每一位申城老人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!

图说: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,护工正在陪老人们玩益智游戏

相关链接——

◆安全“智慧养老”,保护好银发钱袋子“

“智慧养老”,让老人安全享受数字的便利,一个重要事项是,保护好“银发钱袋子”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说,以“养老”为名的诈骗,行骗手段更具迷惑性,选择诈骗对象更具精准性。老年人往往情感缺失、认知滞后,手中有钱、跟风投资,更易上当受骗。同时,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”,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。因此,反诈骗、反非法集资,预防工作更需持续发力、以变应变、以新应新。

保护好“银发钱袋子”,预防、打击和整治涉养老犯罪,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,是一项复杂、艰巨的系统性工程。跨区域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打击整治有待加强协调;涉养老诈骗犯罪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综合交织,还需要加强统筹,强化养老领域溯源治理。建议全国人大围绕包括涉养老犯罪在内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,协调公检法司开展相关监督,作出法律性决定,或围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开展专项监督。

来源:新民晚报

原标题:两会焦点|原居安养有五边,消弭鸿沟靠数治 “大城养老”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

本文为转载内容,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。

评论

暂无评论哦,快来评价一下吧!

下载界面新闻

微信公众号

微博

两会焦点|原居安养有五边,消弭鸿沟靠数治 “大城养老”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

上海,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是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,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。

上海,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是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,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。

截至2022年底,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553万,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达25%。预计2030年至2035年间,上海老年人口将增长至峰值,80岁以上高龄人口持续增长。

图说:五里桥第一日间照护中心内,附近的老年居民来到这里用午餐(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)

数字时代,在申城“9073”的养老格局中,应对深度老龄化,“大城养老”如何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?

原居安养 探索“五边形”

老了,去哪里?原居安养,是多数人的心愿。

事实上,上海已形成“9073”养老格局——3%的老人机构养老,7%的困难老人在社区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,90%的非困难老人居家养老;换言之,97%的老人要在社区“原居安养”。

面对现实,申城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,打造原居安养幸福圈。这个幸福圈,长啥样?“五边形”——床边、桌边、身边、周边,手边,让体面养老有保障!

在床边,如何照护?试试“家床”。

图说: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,全程99健康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正在用巡诊机到每个房间,了解查看并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登记每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。

2022年,申城完成持续三十年的成片旧改。搬了家,人户分离,养老服务还能继续吗?能,因为有家床照护。

黄浦区率先推出“家床照护”,以优质养老机构为支撑,排摸老人个性化养老需求,设计专属上门照护方案,采用双方议价、签约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,老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。迄今,“家床照护”覆盖黄浦区10个街道,累计签约家庭1642户,服务量与稳定性名列前茅,为全市推广“家床”提供借鉴。

在桌边,如何助餐?试试老字号吧!

目前,申城有社区长者食堂300多家、 老年助餐点1300多个,覆盖城乡、类型多样、总体可及。

去年,申城老年助餐的一大创新是——“老字号长者助餐联盟”成立,丰裕、大富贵、沧浪亭、老人和……满足老人个性化、多样化的用餐需求。

图说:鲁班路的大富贵作为五里桥街道社区长者食堂,为老人们提供优惠餐食。

目前,新世界集团、淮海集团、豫园集团旗下17个品牌34家门店加盟老字号长者餐厅,日均服务2700客,8.5万名老人受益。五里桥街道先行试点的5家老字号长者餐厅已全部运营,日均提供老年餐堂食逾800客。其中,丰裕餐饮店率先试点近一年,门店适老化改造,很用心。门店里,爱心小餐桌,桌子四边,各有一个把手,握住把手,老人起身不费力。把手边上的月牙拐杖嵌进去,稳稳靠住,够安全。此外,老人们也可以选择光明邨统一配餐到家,12元和20元两种标准套餐,随意选。老人家们评价老字号助餐,一个字——嗲!

在身边,如何帮扶?适老化改造用起来。

居家无障碍,截至2022年,申城已累计为1.3万多户家庭提供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,2023年完成改造7715户,“分阶段”有序推进,“分梯度”实行补贴,“分类别”满足需求。同时,既有公共建筑、公园场地和街道空间,试点整体性适老化改造,都在推进中。

在周边,如何布点?均衡充实可共享。

目前,申城着力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,场地不大,专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“微服务”——无论是“微助餐”“微日托”,还是“微健康”“微社交”……出家门,走走就到,很便捷。

离家不远,就是隔壁街道的老年日间活动中心,“活力老人”能不能天天来这里读书看报呢?可以!原居安养,布点共享,服务设施布局要均衡充实,点位服务集成性、功能综合性,都在提升。

在手边,如何响应?数字赋能。

一位老人,日子过得怎么样?看看“画像”,就知道了。以老年人信息库为基础,精准获取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情况、生活状况、健康状况、享受政策等情况,形成老人“画像”数据池,细分服务群体,精准匹配政策,也让“手边响应”更迅捷。

2017年,“居家乐”一键通服务开启,为“人在户在”的老人提供紧急呼叫、主动关爱、健康管理、政策咨询服务。2022年,申城为老服务“一键通” 已实现高龄独居老人全覆盖。

在申城,聚焦多元需求,盘活各类资源,因地制宜均衡社区养老服务布局,让“原居安养”成为体面养老新模式,目标是——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享!

相关链接——

◆推广要老金融知识 引导长期参与

“五边形”是申城家门口“原居安养”的新探索,要在全国推广,实现幸福养老,少不了未雨绸缪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说,预计2050年,我国将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,90后届时也将步入花甲,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5亿,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8.8%。

2023年,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,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.8%;但目前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%,人均缴存金额远远低于12000元的缴存上限。同时,投资人数仅占缴存人数的62%,实际投资人数仅为682万。开户热投资冷、缴存意愿不高,是个问题。

如何促进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?推广养老金融知识,加大税收激励,引导长期参与,都很必要。同时,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,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和灵活度。比如,增加个人养老金提前取出的条件,以备不时之需。具体而言,可以考虑将本人及直系亲属重大疾病、伤残等特殊情况列为法定全额领取的条件;探索将子女教育、赡养老人、偿还债务等情形纳入部分领取范围,平衡制度的刚性与灵活性,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。

智慧养老 数字治理消除鸿沟

问问身边的老人们,有没有在线支付受阻,打车招手不停,电信诈骗受损……面对“数字”,老人家们难免茫然。

移动互联时代,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数字便利,而不是遭遇数字鸿沟?“智慧养老”,就是人民城市数字治理带来的养老服务新形态。

在上海,大城之中的“智慧养老”,已经并将呈现怎样的“智慧模样”?

首先,数字赋能,让生活更美好,美好的前提,是自由、无障碍、非歧视。所以,大城之中“智慧养老”,第一要务,就是消除数字鸿沟,推动老年人信息无障碍 。

这件事,上海做得怎么样?市人大常委会《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》执法检查显示,2021年申城首次将 “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”纳入实事项目,市民政局、市大数 据中心开展一系列智能手机学习培训和帮办服务,提升老年人数字化技能水平。截至当年,全市 4600 多个服务点 、8000多名志愿者服务老年人超过150万人次。与此同时,乐龄申城 G 生活、数字伙伴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,引导老年人融入“智慧社会”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大城之中“智慧养老”带来的“自由”,对于消除了“数字鸿沟”的老人而言,可以是,会拿出智能手机扫扫二维码,畅通无阻;也可以是,不用智能手机,拿出身份证扫一扫,一样畅通无阻。这样的“自由选择”,在申城,已是老年生活的常态。

总归,数字赋能为老服务,两大核心关键:一个是,要帮助老人们共享数字便利;另一个是,要允许老人家们不用“数字”,不仅保留传统服务方式,更要不断完善传统服务方式。

其次,数字赋能,让生活更美好,大城之中“智慧养老”,就是让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匹配更精准。于是,上海引入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,积极探索,鼓励基层社区、养老机构、社会组织打造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场景,重塑数字化养老服务流程。

目前,效果怎么样?在老龄化程度位列前三的虹口区、静安区、黄浦区,看看“智慧养老”应用场景展示,不难见微知著。

其中,“一键叫车”,解决出行难,满足高龄、独居老人日常出行、紧急叫车、康复出院用车、特殊用车需求;“智慧助餐”,为助餐场所提供更加精准、快速、便捷的智能结算,降低网络支付门槛,便利老人就餐体验,老年人即便没有手机、不会线上扫码支付,仍能顺利就餐;“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”,戴上智能手环定位,即便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出了门,忘记了回家的路,依然不会走失;“老年人用水用电智能监测”,独居老人家中安装门磁、水、煤气智能监测设备,老人居家安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就会发出预警,通过完整的闭环解决方案,实现老人居家安全监测;“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”,凭借体征监测智能设备,老人的床位具备了“类机构式”照护功能,由专业服务团队及时响应服务请求,上门开展专业照护服务……

可以说,“智慧养老”应用场景,覆盖了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——安全防护、照护服务、健康防护、情感关爱,无不以数字赋能精准服务,让高品质养老成为可能。来自上海市民政局的一组数据显示,2025年底,上海将建成100个智慧养老院、1000个数字化社区养老服务场所,培育一批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 、社区和品牌 ;同时,努力消除老年人生活“数字鸿沟 ”。

一个目标是——数字时代,大城养老,志在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,让“智慧养老”赋予每一位申城老人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!

图说: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,护工正在陪老人们玩益智游戏

相关链接——

◆安全“智慧养老”,保护好银发钱袋子“

“智慧养老”,让老人安全享受数字的便利,一个重要事项是,保护好“银发钱袋子”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说,以“养老”为名的诈骗,行骗手段更具迷惑性,选择诈骗对象更具精准性。老年人往往情感缺失、认知滞后,手中有钱、跟风投资,更易上当受骗。同时,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”,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。因此,反诈骗、反非法集资,预防工作更需持续发力、以变应变、以新应新。

保护好“银发钱袋子”,预防、打击和整治涉养老犯罪,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,是一项复杂、艰巨的系统性工程。跨区域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打击整治有待加强协调;涉养老诈骗犯罪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综合交织,还需要加强统筹,强化养老领域溯源治理。建议全国人大围绕包括涉养老犯罪在内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,协调公检法司开展相关监督,作出法律性决定,或围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开展专项监督。

来源:新民晚报

原标题:两会焦点|原居安养有五边,消弭鸿沟靠数治 “大城养老”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

本文为转载内容,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。